氨己烯酸长期治疗婴儿痉挛症的癫痫控制与视野缺损风险:10年随访研究
发布时间:2025-08-01
婴儿痉挛症(IS)是一种以点头样痉挛、脑电图高度失律和发育迟滞为特征的难治性癫痫综合征,传统治疗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(ACTH)为主,但复发率高且副作用显著。氨己烯酸(Vigabatrin)作为γ-氨基丁酸(GABA)转氨酶不可逆抑制剂,通过提升脑内GABA浓度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,自1989年英国上市以来,已成为IS的一线治疗药物。然而,其长期疗效与视野缺损风险仍存在争议。
10年随访数据:癫痫控制与复发模式
一项纳入180例IS患儿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,氨己烯酸单药治疗5年总有效率达67.3%,其中结节性硬化症(TSC)相关IS患儿有效率高达100%,显著优于激素治疗。10年随访进一步揭示,早期干预(发病3个月内用药)的患儿神经发育障碍发生率较延迟治疗者降低40%,且5年无发作率提升至52.3%。然而,复发仍是主要挑战:约30%患儿在停药后2年内复发,其中基线伴脑电图高度失律者复发风险增加2.3倍。
视野缺损风险:机制与监测策略
氨己烯酸的视网膜毒性是其长期应用的核心争议。2009年美国FDA要求建立药物登记中心以监测视力损伤,截至2016年的9423份数据显示,仅2%的用药者经评估确认与氨己烯酸相关,且37%的患者在用药前已存在视觉系统基础病变。最新指南提出,氨己烯酸视网膜毒性的风险可能低于既往认知,但需严格遵循监测规范:推荐用药前及每3-6个月进行眼科检查,包括视野测试和视网膜电图(ERG)。对于持续用药超过2年的患儿,建议每年进行低视力评估,以早期发现管状视野或视力丧失。
临床决策:风险获益平衡
氨己烯酸的长期应用需权衡癫痫控制与视力风险。对于TSC相关IS、传统治疗无效或合并认知障碍的患儿,氨己烯酸仍是首选方案。研究显示,氨己烯酸联合小剂量激素可显著提高14-42天无发作率,且激素相关副作用(如高血压、感染)发生率低于单用激素。此外,基因检测(如TSC1/TSC2突变筛查)可帮助筛选高应答人群,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。
老挝卢修斯已成功仿制氨己烯酸,商品名:LuciViga,如需购买老挝氨己烯酸仿制药LuciViga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。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任何疑问,请咨询ING药房客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