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F在乙肝孕妇中的应用:母婴阻断效果与药物暴露评估

发布时间:2025-07-25

  乙肝母婴传播是全球HBV感染的主要途径,而高病毒载量(HBV DNA>200,000 IU/mL)孕妇的阻断失败风险高达10%-20%。TAF凭借其低血浆暴露、高肝脏靶向性的特点,正在重塑乙肝母婴阻断的临床实践。

  母婴阻断效果:从机制到临床证据

  TAF通过抑制病毒复制,降低孕妇血液中HBV DNA水平,从而减少分娩时胎儿暴露于病毒的风险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庆磊教授团队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39例高病毒载量孕妇,结果显示:预产期前8周或围产期12周的TAF治疗均可使97.0%的孕妇在分娩时实现HBV DNA<5.3 log10 IU/mL;婴儿7月龄时,意向治疗(ITT)分析显示母婴传播率为7.1%,按方案治疗(PP)分析则为0%。中国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,TAF组与TDF组婴儿出生缺陷率均为0%,且TAF组婴儿12个月时神经发育评分(Bayley-III)正常。

  人类数据方面,抗逆转录病毒妊娠登记系统(APR)截至2024年纳入233例妊娠早期暴露于TAF的孕妇,出生缺陷率为5.2%(高于TDF组的2.4%),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=0.12)。中国队列研究纳入72例高病毒载量孕妇,TAF组与TDF组婴儿出生体重(3.2±0.4 kg vs 3.1±0.5 kg)、身高(50.2±1.8 cm vs 49.8±2.0 cm)无差异,且TAF组母乳中未检测到药物,而TDF组母乳药物浓度为19.16±15.26 ng/mL。

  特殊人群应用:从指南到实践

  2024年《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》明确推荐:对于高病毒载量且需阻断母婴传播的孕妇,TAF与TDF均为首选药物,但合并肾功能不全(eGFR<60 mL/min)或骨质疏松(T值<-2.5)者应优先选择TAF。临床实践中,TAF的用药时机需个体化:对于妊娠24-28周启动治疗者,建议持续至分娩后1-3个月;对于妊娠33周后启动治疗者,可缩短至分娩后立即停药。值得注意的是,韩国队列研究显示,TAF组婴儿18个月时骨密度Z评分(-0.12 vs -0.35)和语言发育评分(102±8 vs 98±7)均优于TDF组,提示TAF可能对子代远期发育具有潜在优势。

  Vemlidy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仿制药HEPBEST已在印度上市, 是美国吉利德授权印度迈兰制药仿制,如需购买HEPBEST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,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(ING药房)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ING药房客服。

微信号:ingpharma2 (长按可复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