芦曲泊帕治疗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:减少侵入性操作出血风险
发布时间:2025-05-16
慢性肝病常伴随血小板减少症,导致患者出血风险显著增加,尤其在接受肝穿刺、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等侵入性操作时。传统治疗依赖血小板输注,但存在感染、免疫反应及资源限制等问题。芦曲泊帕作为第二代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(TPO-RA),通过精准刺激血小板生成,为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。
作用机制与疗效
芦曲泊帕通过选择性结合并激活人血小板生成素(TPO)受体的跨膜结构域,模拟内源性TPO的作用,刺激骨髓中巨核细胞增殖分化,促进血小板生成。其独特优势在于:
高效升板:多项III期临床试验证实,芦曲泊帕治疗5天后血小板计数可升至5万以上,并持续21天。L-PLUS 1研究显示,芦曲泊帕组78.7%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升至≥50×10⁹/L,显著高于安慰剂组(0%);L-PLUS 2研究中,64.8%的患者无需输注血小板且避免出血事件,而安慰剂组仅29%(P<0.001)。
降低手术风险:在计划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慢性肝病患者中,芦曲泊帕可显著减少术前血小板输注需求。欧洲真实世界研究(REALITY)纳入66名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肝硬化患者,结果显示84%的患者避免了血小板输注,74%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≥50,000/μL,且未出现术后出血。
安全性与耐受性
芦曲泊帕总体耐受性良好,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(5.3%)、恶心(3.1%)、疲劳(2.7%)等,多为一过性。严重不良反应如血栓形成需警惕,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.9%-1.5%,尤其在高血小板计数(≥200×10⁹/L)或存在其他血栓风险因素时。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及肝功能,避免与其他抗凝/抗血小板药物联用。
用药方案与注意事项
推荐剂量为每日口服3毫克,连续服用7天,建议在侵入性操作前8-14天开始给药。对于Child-Pugh C级患者,初始剂量需减至1毫克/日;与强效CYP3A4抑制剂联用时,剂量减半;血小板≥200×10⁹/L时应立即停药以降低血栓风险。治疗期间至少每周检测血小板计数,术后监测持续至血小板峰值后至少2周。
芦曲泊帕通过精准提升血小板计数,显著降低了慢性肝病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风险及输血依赖,成为肝病综合管理的重要工具。然而,其应用需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,平衡血栓与出血风险,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。
如需购买Mulpleta芦曲泊帕lusutrombopag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,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(ING药房)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ING药房客服。
